今日夏至丨夏至到,盛夏始
來源:都贊城標識標牌m.red51.cn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21
夏至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的第10個節(jié)氣。斗指午;太陽黃經(jīng)90°;于公歷6月21~22日交節(jié)。夏至,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是一年里太陽最偏北的一天,是太陽北行的極致。夏至是太陽的轉(zhuǎn)折點,這天過后它將走“回頭路”,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,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。夏至日過后,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(qū),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。同時,夏至到來后,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。
夏至氣候
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,空氣對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。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,降雨范圍小,人們稱“夏雨隔田坎”。唐代詩人劉禹錫,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,寫出“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”的著名詩句。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,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,常常帶來局地災害。詩人徐書信“在暑雨”一詩中,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:“夏日熏風暑坐臺,蛙鳴蟬噪襲塵埃。靑天霹靂金鑼響,冷雨如錢撲面來。”
夏至食物
“麥粽”與“夏至餅”:江南食俗,一般有麥粽、角黍、李子、餛飩、湯面等。《吳江縣志》:“夏至日,作麥粽,祭先畢,則以相餉。”不僅食“麥粽”,而且將“麥粽”作為禮物,互相饋贈。夏至日,農(nóng)家還搟面為薄餅,烤熟,夾以青菜、豆莢、豆腐、及臘肉等,祭祖后食用,俗謂“夏至餅”,或分贈親友。
冬至餛飩,夏至面:自古以來,中國民間就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的說法,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(qū)的重要習俗,民間有“吃過夏至面,一天短一線”的說法。南方的面條品種多,如陽春面、干湯面、肉絲面、三鮮面、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,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。“因夏至新麥已經(jīng)登場,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。”
夏至養(yǎng)生
夏季陽氣盛于外。夏至過后,陽極陰生,陰氣居于內(nèi),所以,在夏至后,飲食要以清泄暑熱、增進食欲為目的,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,宜清補?!秴问洗呵?middot;盡數(shù)篇》指出:“凡食無強厚味,無以烈味重酒。”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“常宜輕清甜淡之物,大小麥曲,粳米為佳”,又說:“善養(yǎng)生者常須少食肉,多食飯”。在強調(diào)飲食清補的同時,勿過咸、過甜,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、生津止渴的食物。
聲明:文章部分圖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